“玉影阁前隐芳华,似幻碧人出谁家。红妆绣衣盘云发,唇脂盈盈待君达。”传统优雅的装束、圆圆掩玉的团扇......处处皆是富有魅力的中国红元素,彰显着传统婚礼现场独有的喜庆。
“宾客夹道奏笙歌,绕耳欢声笑语和。仙郎请付却扇礼,方许玉女渡银河。”新娘凤冠霞帔,团扇遮面、落落大方;新郎蟒袍玉带,举止沉稳、英俊潇洒。在一系列既有历史传承韵味又有新时代文明元素的环节里确认彼此的情意,在场宾客纷纷称赞,这场婚礼极具“仪式感”。
“我们都不太喜欢太闹腾的婚礼,中式婚礼很浪漫也很文明,通过这场婚礼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将简约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没有过多的奢华装饰,这也迎合了现在倡导的移风易俗新风尚,非常有纪念意义。”新郎孙先生笑着说。有些人觉得中式婚礼太繁琐,但只要稍作简化,传统的中式婚礼依然可以很美,他们的这场婚礼简约而不失庄重,没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取而代之的是温馨、节俭和满满的仪式感。
长期以来,“婚闹”饱受诟病,“玩笑是否也该保持边界感”始终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与之相比,中式婚礼更受年轻一代的青睐,将中华传统婚礼仪式和现代社会可接纳的礼仪风俗有机结合,既能让新人感受到婚礼的神圣庄严和婚姻的责任担当,更能让现代文明与传统风俗互促共荣,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
“我平时就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式婚礼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娘张女士告诉记者,她自己还是一名历史国学博主,平时会在社交平台拍摄分享一些国学和传统文化,“策划这场婚礼既是为了圆自己一个梦,也是想身体力行‘婚礼新风尚’,为更多正在备婚的姐妹们提供一个参考,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式婚礼,一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天圆地方,人海茫茫。梧桐凤凰,儿女情长。”这场婚礼有创意,有心意,有爱意,不仅让到场宾客体验到中国传统婚礼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绵延千年的中式浪漫,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文明婚俗新礼仪,让“琴瑟和鸣”期待不减、“相濡以沫”誓言更重。
越来越多的新人愿意选择公交车作为婚车,用一场特别的“迎亲”仪式拥抱“下一站,幸福”。日照“521路”连理巴士,将公交车装扮成新人的私人“幸福婚车”,以喜字、丝带和挂饰装点,成为了城市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迅速在网络“走红”。
“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用高档车辆组成婚礼车队,我们想换种方式,用公交车接亲,既环保节能,又满足了我们年轻人对婚车时尚、个性、环保、安全的需求,让结婚的温馨浪漫和生活的朝九晚五在同一时空交融。”租赁公交车作为迎亲车的新郎汪先生说,“亲朋好友都聚集在宽敞的公交车里,一路欢歌笑语,特别有仪式感、氛围感。”
据记者了解,认为公交车婚车既环保浪漫又吸睛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幸福的时刻想要跟更多人分享,公交婚车可以载得下众多亲朋好友,直接将接亲的仪式感拉满。”大学生小林表示,“有几次看见‘521路’经过,我都会赶紧掏出手机拍照,觉得特别可爱!”婚车仪仗队的存在,本就是为了驶向幸福,对于年轻人们而言,这样一生难忘的幸福瞬间,就应该用特别的方式来记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婚恋观在悄然间发生着改变。“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的理念,让新人们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现代生活美学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文明新风吹遍日照的各个角落。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